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42587
 旅步Ƹ̵̡Ӝ̵Ʒ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易耳鳴 醫師:多做繞頸運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供養稱念藥師佛,重病得愈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什麼要迴向、如何正確迴向?
作者: 旅步Ƹ̵̡Ӝ̵Ʒ茵 日期: 2013.11.16  天氣:  心情:
http://tw.myblog.yahoo.com/jw!zxYrd8SBSURXiEetuf8vUQ--/article?mid=140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眾生修諸功德,而仍然沒有功德,就是病在不知迴向。因眾生與生俱來的習氣,就是不論做了一切什麼善事,往往想將功德佔為己有,而不願與別人分享,以為如果迴向出去,功德即非我所有,殊不知:「以一炬之火,數百人各以炬來取,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我們將火炬的光明給別人,不但火炬之亮度無減,反而更增加世間的光明,因此凡夫這種歸功於己的自私觀念,完全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依佛法而言,「迴向」可分為三種:

1.回「自」向「他」: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唸唸「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回「事」向「理」: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了。

3.回「因」向「果」: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回向既然這麼重要,我們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回向西方淨土的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我們要真正瞭解其迴向文的意義—即將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與法界眾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擴大,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學佛法的同修,實應學普賢菩薩發廣大心:「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以期利益一切眾生,使他們能究竟離苦得樂。


總之,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迴向眾生或迴向理體,並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由上可知,迴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們實應將我們所修的佈施、誦經、唸佛、行善等的功德,統統迴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期與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迴向和發願有什麼不一樣呢?

迴向一定發願,發願跟迴向當中是有相同,同中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為迴向本身就是發願,發願不能說是迴向,為什麼呢?你發願的時候,你這個願還沒有做到,只是發了個願沒做到,那拿什麼迴向?而迴向是你將這個願已經做到了,我們所修集的功德不據為己有,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是迴向。所以迴向裡面一定有願,願裡面不一定有迴向,願要兌現了才叫迴向,因此發願迴向是連帶而起,道理在此地。迴向文大抵以誦經之功德,轉送給特定對象、事物或理想。


----------------------------------


迴向文正確作法

無論妳頌念何種經文、咒語或是當義工都必須做迴向,不然所有努力很可能會被平日的妄念、所造惡業抵銷(這便是所謂的「火燒功德林」(行善必得善果,但若受惡行影響效果容易打折扣,如有回向則可以將損害減至最低)),迴向文範例如下所述:

一心啟請法身觀世音菩薩作主,願將今日所修(包括任何聖號經咒及所做......等)功德迴向給......


大迴向:

弟子XX願以今日修法(行善、佈施......)所得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徒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昇極樂國。 (再迴向給...)

小迴向:
弟子XX願以今日所做之功德迴向給超度本人的冤親債主、纏身靈。 (再迴向給...)

祈願文:
弟子XX祈求『佛菩薩的聖號』加持成就『心中的願望』。


例如:

XXX願以此唸佛殊勝功德
迴向給本人的冤親債主、纏身靈。
現居住在XX市XX區XX路......
祈求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慈悲加披
願冤親債主放下成佛


or

XXX願以此唸佛殊勝功德
迴向給往生者XXX
現居住在XX市XX區XX路......
祈求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慈悲加披
願生西方淨土離苦得樂



------------------------------------------------------------

本站建議行者在迴向之前可誦唸下段句子:

一心啟請法身觀世音菩薩作主,願將今日所修(包括任何聖號經咒及所做......等)功德迴向給......


Q:為什麼本站在迴向之前,會有"一心啟請法身觀世音菩薩作主,願將今日所修(包括任何聖號經咒及所做......等)功德迴向給......"這段句子?

A:典出簡易迴向文,由"修行急救站"的修行師父經多年經驗研發之心得成果,諸佛法身遍佈虛空,分身亦無量,祈求法身觀世音菩薩即是向觀世音菩薩法身本尊(空性)祈求的意思,持戒清淨、禪定、了悟空性的行者可以祈請到較高境界的菩薩分身,祈請菩薩作主可以護持功徳,確保修法功德得到最完善的運用。

---------------------------------------------------------
普迴向偈舉例說明:

願以此功德
迴向法界消除一切苦難
迴向一切智智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明】:

  迴向偈以「願以此功德」為開頭的原因,在於先有唸佛、持咒、誦經或禪修等等之前行後,由前行之精進,導致漸漸圓滿內在完美之德行,此種功德之衍生可以加此迴向。迴向的目的不在於圖利自己,而在於促進整個法界或宇宙之福祉,唯有整個法界的苦難都消失了,自己的痛苦才有可能一絲不染地卸除,否則任何苦難之因素,終將波及自己。純淨快樂之產生在於「所有種類」痛苦的消除,所有種類包括有情之生物與無情之物理環境。此即為次句「迴向法界消除一切苦難」之意義。因此,把自己修行之進步與內心德行之圓滿分享給整個存在,是修行者為全體存在之和諧所盡的最大努力。這種迴向是絕對的,不受相對世界之人、事、時、地、物影響。

  「一切智智」是諸佛的內在智慧,所有的佛陀都有一切智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成佛的果位,因此,一切智智為「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果」,因為有一切智智,才能證明成就佛果。迴向一切智智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明一個修行者所作的任何努力,無非是要導向完美智慧──一切智智──的證得,並依此智而隨順成就佛果。當然,一個徹底了悟空性的行者,於唸唸中都處於「無所求」與「無所得」的心續,即使他不念此迴向偈,他的心也會被這整個迴向偈的精神與意義所充滿。

-----------------------------------------------------------------

隨喜功德和迴向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

在回向之前,為了在解脫道上獲得更多的功德,我們最好還加上隨喜這一修法。隨喜極易做到而利益又極大,是佛陀以及上師法王如意寶等高僧大德一再強調的修法。佛曾在《教誡勝光王經》中說:一切以貪著現世之心或因世間八法而發心所造的善業,不如以清淨之心,隨喜他人所作善業並回向無上菩提後所獲的功德殊勝。《般若攝頌》中說:「三千須彌秤稱可量取,隨喜善法無能量取者。」佛世時波斯匿王發心供佛,有一貧女見後連續三天誠心隨喜,故佛在這三天中都以貧女為首回向功德,因為其功德已超過了親自供養的波斯匿王。恰美仁波切也說:「聞他人行善法時,當斷嫉妒不善心,至心欣樂隨喜者,當得福德與彼等。」彌勒菩薩的《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中也講述了隨喜的修法。

  我們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應消除嫉妒與傲慢,對十方三世從佛到菩薩、羅漢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誠心誠意地隨喜,以此殊勝方便迅速積累福報。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願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願(與發願的區別在於發願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後),回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為父母健康而誦咒後,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並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在以後生起嚴重的嗔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物件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為現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陞官發財等回向,則所感的果極小,而且也只會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恆久不滅,也有個殊勝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這樣所作的善根能恆久不滅,而且還會逐漸增上。若仍執著於世間利益的一些人可以這麼觀想:我在獲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之後,何愁還得不到這些世間小利呢?諸佛菩薩的福報即已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回向時發心應儘量廣大。

  佛陀與祖師們關於回向的開示極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經常遇到佛陀親口宣說的這個回向偈:「此佈施善根,皆隨逐餓鬼,消餓鬼惡身,得生善樂趣。」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至尊彌拉日巴也說:「山林禪修大修士,與彼給養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為回向。」即山林中閉關的修行人,與為其供養的施主,只要他們誠心回向,都會同等獲得成佛的緣起。噶舉派的覺巴仁波切說:「二種資糧猶如摩尼珠,若不發願亦即不拭淨,所求之果最終不得成,故於回向當勵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寶珠若不擦拭清淨,人們便不可能從中求到財物,同樣在積累福慧二種資糧時若不發願回向,則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應勵力修持回向。《般若攝頌》與《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也都強調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舉的貧女隨喜獲福的公案中,貧女因沒有將隨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後生起了瞋心而失壞了善根。

  上師法王如意寶說,在回向時,也可以加念其餘的回向文,如《普賢行願品》等經文,或已證聖位的祖師所作的回向文。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時就可再加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發願文。

--------------------------------------------------------------------------------

迴向的重要性

堪布益西彭措

回向是在圓滿善事之後,願善事功德成熟於一種佈施。回向極為重要,如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如水滴一樣小的善事,若能融入菩提願海中,則此善根永遠不會枯竭,反之若不回向,則所行善事之果報不會增廣,且只能成熟一次。又如至尊米拉日巴說:"山林禪修大修士,與供養之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為回向"。即通過回向,山中修行人與供養的施主都會同得成佛的緣起,二者都具有功德。此回向的重要性和功德之大,欲詳細了知者可參閱《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與《般若攝頌》等經論。

在此回向時,可以念任何一位佛菩薩或聖者祖師所作的回向文,若時間具足最好是念《普賢行願品》,若時間不充足可只念:"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或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或念"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等等都可以。


--------------------------------------------------------------------------------
為什麼要迴向?

淨空法師

我們凡夫心量狹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很少替別人著想,更難替社會大眾想。小心小量,這是修行開悟證果最大的障礙。佛說:「一切眾生原本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然而,我們現在的心量卻小得可憐!佛教導我們迴向,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擴大自己的慈悲心。無論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自己不享受,將果報貢獻給一切眾生,即是迴向眾生之意。貢獻給虛空法界,真正做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即是迴向法界之意。迴向實際(實際即心性),就是我們修學佛法所希求的無上菩提、明心見性。我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所有一切果報,都是希望能利益一切眾生。因此,迴向真正的用意就是拓開心量,恢復自己的真心本性。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問答」24-07-02)
http://www.amtb.org.tw/magazin/edu190.htm#ch04

---------------------------------------------

迴向和祈願

海濤法師 輯

1.一般修法都有前行、正行、結行三部分。
一、前行:修法之始要皈依和發菩提心。
二、正行:所修法之主體。
三、結行:功德迴向。修法一始,我們即是為了一切眾生的究竟利益而修持,因此在修法結束時,自然要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2.我們所生起的煩惱,往往會減損我們先前所造作的善業、所累積的福德。若先前所行的功課皆已如實迴向,之後雖生起煩惱,也不會消減我們的福德。
3.如實迴向會使我們的善法功德與日俱增,就如同把錢存在銀行,會不斷孳生利息一樣。
4.所以說要令善法功德不會消減且日益增長的最好方法即是迴向。即使不能做到三輪體空的迴向,也要盡力做到隨願的迴向。
5.我們所迴向的功德,並不是由所有的眾生均分——每一眾生只能分得那麼一點點;而是在同一時間內,每一眾生都能得到我們迴向的所有功德。
6.隨願的迴向——首先想像諸佛、菩薩在我面前,他們從無始以來就發願為眾生的究竟利益而修行,並將一切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我也要隨其願、像他們那樣迴向,將我所做的一切善法、修持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然後觀想諸佛菩薩印可:「汝願成就!」
7.最後,思惟:迴向者、所迴向之對象、迴向之行為皆是空性,而將心如是安住於無所執中——此乃最殊勝之迴向。
8.一般而言,有三種煩惱能減損我們所做的功德:瞋心、悔心、我慢心。此外,功德也會因果報成熟而消耗,如:生天享樂,報盡則墮。
9.若先行迴向,則如上了封條一般,功德便不會因煩惱生起而減損。直到你成佛之前,功德都會不斷地增長。
10.因此,我們平日要積極地培養利他的心情,並且不要吝於迴向功德給眾生。


--------------------------------------------------------------

迴向的意義

原文作者:嘎瑪慈仁拉嫫

初稿發表時間:2001/03/05

做迴向時先要瞭解迴向的真正意義,迴向就是分享,回饋,感恩。

學佛弟子的迴向,就是把一切所作善業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分享,回饋給一切眾生共享,感恩一切眾生對我的護持,怙佑。
最好是隨時做完一件自認是善功德,如唸佛號,持咒告一段落,誦完一卷經,修完一座法,做一件善佈施等等‧‧‧善業,馬上就迴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就這麼簡單一個誠懇心念,能觀想十法界當然更圓滿,這樣所作善德,就可無漏失的讓要迴向的每個對象收到,【也回向自己】,這樣的迴向長久累積,八識田中的善根資糧會漸漸滋長,惡業漸漸就消除。

為什麼迴向要時時在做,因為五濁世界,眾生煩惱業深重,也許上一分鐘還歡歡喜喜充滿善心善念,但是下一分鐘因外境的種種刺激,又起無名的煩惱惡念,因為無法一天到晚,心念都保持的不隨外境變化,而輪迴在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中,【就是當世大成就者也不保證做的到,如果他做得到,那即可寂靜涅槃,不必再來輪迴了。】,總不能把不好的【心念】也迴向出去,再讓法界迴向給自己吧!所以好的迴向,即是好的心念,好的心念,即是好的迴向。

迴向只是當下誠誠懇懇的【一念心】,並不是跟著大眾,隨班捧著經本,照經書上文字,有口無心的唸經歌,才叫迴向,迴向即是自己【護心】的修持,也是時時警惕自己,要常保持【清淨善良心念】的好方法,所以迴向不一定要定在什麼時間,地點,才刻意的做,如果這麼制式化,死板教條化,那學佛就會是一個難以負擔的重擔,會越學佛越煩惱,不得自在,自己不自在,也影響週遭的人生活的不自在。

--------------------------------------------------------------


有關迴向的故事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霑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於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論世間,有事理兩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捨棄一個,就是捨棄一切。捨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麼?


標籤:
瀏覽次數:537    人氣指數:17197    累積鼓勵:833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易耳鳴 醫師:多做繞頸運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供養稱念藥師佛,重病得愈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