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85763
 KAO老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蜂蜜檸檬有那麼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種減重超級食物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進補破大洞?
作者: KAO老鬼 日期: 2018.11.15  天氣:  心情:
進補破大洞?吃羊肉爐、麻油雞常犯NG錯誤

「好冷阿~」天冷急凍,來一碗熱呼呼的羊肉爐、麻油雞既暖胃又暖手腳。但是,正好有經痛、感冒、冒痘症狀的三大族群,適合吃羊肉爐、麻油雞大補特補嗎?羊肉爐到底是熱補還是涼補?吃羊肉爐該注意什麼,怎麼吃才不會愈補愈大洞,吃出一堆毛病來?來聽中醫師詳細解說。(影音/攝影記者江旻駿)
羊肉爐屬於溫補,經痛或風熱感冒不適合吃,避免「火上加油」
冬天進補似乎變成全民運動,坊間常見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藥膳補湯上市,總是圍著一堆人大快朵頤,希望能驅寒、滋補身體。但是,人人都適合這樣進補嗎?舉例來說,什麼人不適合吃羊肉爐?如果吃錯了,會有什麼後遺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羊肉爐屬於溫補,但是,剛好有熱咳或風熱感冒(鼻水痰液分泌物是黃的)的人,不適合吃羊肉爐,否則會「火上加油」,感冒反而不容易好。
還有皮膚冒痘痘、長條仔痣的人,表示皮膚正在發炎,比較適合涼補,但是,羊肉爐屬於溫補,吃多了有可能會讓發炎症狀更嚴重。以及月經來潮的女生,經血沒排乾淨時,如果還吃即使是溫補的羊肉爐,會讓子宮充血更嚴重,因為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產生。
除了以上三種「症頭」的人不適合吃羊肉爐之外,還包括:嘴破、牙齦發炎
腹瀉、胃潰瘍、痛風、糖尿病、腎臟病、中風、高血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的人,也不太適合食用。
進補藥膳分:溫補跟涼補 也要看體質進補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補藥膳有分溫補跟涼補,羊肉屬於溫補,比較適合氣虛、血虛體質,或是正在坐月子或是小產的人,建議用「溫補」方式來進補。「氣虛體質」的人吃羊肉爐溫補,可以緩解疲倦、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的問題;而「血虛體質」的人吃羊肉爐溫補,則可以改善頭暈、心悸、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甚至可以適度改善女性經血量少等症狀。不過,如果屬於氣虛、血虛體質的人明明該溫補,卻以涼補調養,反而會出現更倦怠、疲勞、手腳更冰冷、胃脹、腹瀉等症狀。
至於什麼人適合涼補?包括:容易有口乾舌燥、便祕、火氣大的熱性體質、失眠者、肝炎患者、高血壓的人,甚至在冬天有乾燥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濕疹患者,則建議可用涼補方式來進補。
吃羊肉爐對於健康有什麼好處?一般羊肉爐基本會用到的中藥材包括:「當歸」、「黨參」、「生薑」。
「當歸」:主要是補血作用還有醒血作用。
「黨參」:補氣,增加免疫力免疫系統的免疫力。
「生薑」:有發散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還可可以去除羊肉的腥味。
另外,有的羊肉爐還會再加一些有補氣效果的黃耆;有補血效果的黑棗;有滋補腎陰的何首烏;有溫補腎陽的杜仲等。
吃羊肉爐不隨便混搭 避免溫補效果被破壞
但是,吃羊肉爐的時候,如果隨便搭配其他的食材,也要注意避免溫補效果被破壞,而大打折扣。像是:
1.羊肉爐不宜與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體內陽氣的生髮,與羊肉同吃會讓它的溫補作用大打折扣。
2.羊肉爐不宜與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剋星」,這是因為羊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羊肉時喝茶,會產生鞣酸蛋白質,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水分減少,進而誘發便祕。
大人、小孩進補停看聽
周宗翰中醫師提醒,一般藥膳中常用的米酒與麻油都很燥熱,本身是熱性體質的人,在做藥膳時可以減量使用或不用。中醫認為孩童本身陽氣重,除非是體質特別弱的小孩,否則其實並不需要特別進補,否則會讓身體過於燥熱,而出現失眠、煩躁不安、注意力下降。而正值發育期的青春期男女的進補重點也不一樣,男生主要在補陽氣,可用山藥、杜仲、骨碎補,女生則是要注意補氣血,可用八珍與何首烏、杜仲。老人進補則主要著重在補腎與補脾胃,可用六味地黃丸燉雞肉或排骨調養。
除了羊肉爐之外,進補一定少不了的主角還有麻油雞、薑母鴨,這三種進補藥膳有什麼差別?如果想更進一步發揮對健康功效,又不會愈吃愈上火,有什麼改良的吃法?以下是周宗翰中醫師建議適度加入一些藥材來調和。
羊肉爐、薑母鴨都屬於溫補,而麻油雞則因為麻油加熱的關係,屬於偏熱補。
羊肉爐:因為羊肉較為溫熱,較不適合給燥熱體質的人吃,因此可以改用性較寒的排骨來燉煮,可以加入沙參、玉竹等滋陰藥材調和。
薑母鴨:也是屬於溫補,薑母鴨因為使用大量薑片,可以暖胃、促進血液循環,並讓身體有溫暖感的作用。當改成涼補時,薑、米酒與麻油的份量要減少,涼補具有甘涼補陰作用,讓熱性體質的人在吃完薑母鴨後,不會出現燥熱、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而且具有清熱、涼血助睡眠的作用。
麻油雞:麻油雞裡面的麻油,其實不是熱性的食品,民間常說麻油太熱,多食上火。其實麻油不熱,只是人們常將麻油與薑同煮,薑本性溫,故錯認麻油也熱。中藥學中,麻油屬性味甘、平之物,功效潤燥滑腸,滋養肝腎,可使老人通便的功能,可用於病後虛弱、眩暈乏力等….。曾有古籍 《本草從新》說:麻油"涼血解毒",服之令人滑腸…….." ,所以,麻油不熱,不用擔心上火。麻油在醫療上有抗菌、隔離、保濕、潤滑、補養等療效,一般人的觀念,總認為它是熱補,是高級的補品,女人坐月子少不了它。
麻油是熱性?還是涼性?中醫師解答…
其實未經加熱、加薑前的麻油,在醫學上謂之「涼補」;只要加熱、加薑的麻油就是『熱補』。因此《本草備要》所提的,完全是麻油的涼補療效。生麻油性寒,加熱後才轉為性熱。
不適合用麻油雞熱補者,除了選擇食材不冷不熱的清補或平補外,不妨改為「麻油蓮藕」或「麻油蘿蔔」,既能保留麻油、米酒的「口味」,又使用不易上火食材。
市售的麻油雞作法,往往是先將老薑片高溫爆油,但這個步驟會使麻油碳化,蛋白質就會跟著產生毒素、毒蛋白,也就容易引起上火、皮膚過敏等反應。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先將雞湯煮好後,再拌入麻油,雖然口感可能不如市售產品,但對健康卻比較有保障,也能避免太燥熱的問題。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269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蜂蜜檸檬有那麼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種減重超級食物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