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3069
 老衲關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預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寫出自己〈知止而後有定〉
作者: 老衲關版 日期: 2009.05.13  天氣:  心情:

  八十四年,在南部第一民主電視台,擔任企劃主管兼月刊主筆,因為工作領域的關係,常對當時的媒體文化為文批判,後來小有迴響,便不可一世的大筆橫揮,一連串的社評,舉凡政治、經濟、司法、教育、女權,都曾讓和尚嗤鼻。於是我們開始自期為善廣為發聲,為美留下典範,善、美成了我們生命的終極信仰。


  一個閱歷豐富,功力深厚的作者,為了達到文章的目的,可能是友情、愛情甚至公義,他能藉文字達成他要表達的目的,甚至編排虛構的故事,設計出動人的劇情。可是設計的同時,他也可能限入自己的偏執,哪怕是為善,也有可能變成偽善的偏執,所以現今的政壇,有位王姓的聖人,我們常常看到他刻苦自律的完整自己,卻同時看到他苛刻嚴厲的要求他人,這所謂的聖,我一直很怕自己陷入這樣的泥沼。


  其實偏執,不限於宗教狂熱者!高級知識份子,某些專業領域的專家,都可能不自覺的有些偏執的優越感,甚至還稱不上專家的你、我,有時所謂的學習,也只是為了要晉身不同凡俗的優越一員。我接觸很多知識份子習佛,他們喜歡研教,不喜歡唸佛,因為唸佛只要不是啞巴,販夫走卒都能唸,研教必須有一定的學識素養,如果研教有成,我們可能一言而為萬世師,所以我唸佛唸的很辛苦,我喜歡大經一攤,泡壺濃茶,徹夜浸淫在經論教義中,做不到不見得有人知曉,而說到至少馬上能獲得些許成就滿足。


  有的人,習了一些道理,大肆宣揚,有些人,明白了一些經論,便嚴籲眾人遵守。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朋友的妹妹守寡,三餐不繼,朋友問朱熹,能否改嫁?朱熹拿出程伊川的理論頻號:「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拿著別人的鮮血甚至生命,來顯示自己一臉忠貞的人,所在多有。我一直覺得,“理想”是淨化自己靈魂的生命泉源,可是多數的人,總把理想拿來淨化旁人,在某種程度,這行為也能勉強列入善舉,問題是,當人們一旦開始忙著促銷這些善行義舉時,這些所謂的永恆的真理、至死不渝的愛情、偉大的意志、心靈的喜樂‧‧,我們相信了,卻看不到,甚至我們自己都還不確定相信〈因為我們還沒做到〉,就先要旁人活的轟轟烈烈?我很怕自己的文章掉入這樣偉大的泥沼裡,畢竟大多數的人都是這般平凡,負擔不起餓死的偉大後果,我們一方面鼓舞這種偉大的情操,蔑視做不到的人,讚揚少數完成的特例。殊不知,這微弱的讚揚,是犧牲了多少絕多數的人,用一生一世的辛酸、悔恨、羞辱換來的?


  我還是主張人們隱惡揚善,不論你揚善時自己是否已然做到,我會很努力的不以人廢言,舉朱熹為例,不是貶抑,「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也就是說如果姿態高,就算面前是寶山也學不到東西的。事件的本身不影響真理,歷史是人寫的,自有其主觀意見,連正史都不例外了何況非正史記載的部分?事件本身,或許因人在執行上有缺陷,但是「存天理、滅人慾」並沒有錯,所以朱熹仍能為我師。
  

標籤:
瀏覽次數:441    人氣指數:15581    累積鼓勵:75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預告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5-18 14:31
她, 55歲,台南市,金融保險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8 20:39]:

這‧‧我很難回耶!我希望表達的是,我希望自己不凡,藉由這樣的提昇,然後能體諒、理解旁人的平凡。

 
時間:2009-05-17 23:33
她, 50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8 20:39]:

太多了,回到留言版囉。^^

 
時間:2009-05-15 22:57
她, 88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6 17:35]:

妳不要跟我說當時柳下惠長水痘喔,這樣我會聽出來妳在隱射我柳。

 
時間:2009-05-15 22:46
她, 88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5 22:49]:

好處?太市劊了吧,孟子有說耶:何必曰利?照我說,曰利真的不好,勉強曰一下麗,伊麗,則可。

 
時間:2009-05-15 22:36
她, 88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5 22:40]:

徹夜浸淫哪有曖昧?這表示我龍體康復了咩。

 
時間:2009-05-15 10:33
她, 99歲,歐洲,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5-15 20:40]:

那天淨空法師說,大學的總綱在前四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四句就是佛家的四弘誓願:「明明德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親民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止於至善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我想討論止於至善,它應該是一種自我期許,而不是嚴責旁人,否則如何親民?知止似乎應止於此處,以戒為師也是叫自己遵戒,可是我很憂慮,很多人學戒,卻是加諸他人身上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