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39461
 Evonn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愛情沒有回頭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離婚是情感的掙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在愛情與背叛之間
作者: Evonne~ 日期: 2010.07.27  天氣:  心情:
 
兩個人,各自走了漫漫的人生,忽然在某一點相遇,就再也不能分離。
    可是,人總是自私的。這就決定了愛與恨一樣都是感情的某些方面,
    不存在什麼神聖感,性也成了一種生命的遊戲。
    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游離在愛情之外,背叛著愛情或者背叛著自己。
    在愛情的內容破碎之後,選擇的形式也隨之消亡。
    人性與道德之間總有著不可啟齒的矛盾,秘密就在於兩者之間的互相背叛。
 
  人基於一種傳統的認識,將愛情視為一種必要,
    他們的煩惱就存在於愛在精神上的體驗。
    有時愛情就如勉強穿進去的那雙鞋,即使走得辛苦無比卻還得隱忍著腳痛不發出呻吟。
    在兩個階層觀念與審美觀念截然不同的人之間,
    愛是極其脆弱的,且無限制的付出未必得到回報。
    更為錯誤地是認為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把愛情看作是一種責任與承諾。
  
    這樣的愛情就變成一個沒有內容的空虛的形式,最是搖搖欲墜。
    人們最初希望在愛情中尋找到幸福和快樂,
    當這一希望落空時,是否算就走出了愛情呢?
    這個時候他還會愛著對方嗎?這就是所謂的形式破壞內容。
    愛情的好壞總是留給自己咀嚼的,而非留給別人評判的。
    要嘛承受,沒有條件的承受。
    人被禁錮在愛情的模式之中,因為愛情的形式已經決定了一切,一切的一切。
 
  當為了某種形式,兩個相愛的人被強制性地縛在一起時,
    所有對愛的嚮往,對情的渴求,都化為背叛的理由。
    背叛是為了逃避了這種愛情,逃避了這種愛情所帶來的所有關係。
 
  人都有拒絕傷害的本能,當無法再將愛情作為愛的崇高形式來看待時,就只有分裂兩者來避免痛苦。
    人並非為了失去愛情這個形式而痛苦,而是為了愛情的內容本身而痛苦。
    而這個痛苦往往是是來自精神上的,
    因為人總是需要足夠的愛情來對抗自己的孤獨。
 
  當人們不再願意承受形式上的愛情時,就會無法避免的出現背叛。
    這種背叛又分為兩個對立面:
    一則是對愛情形式的背叛,
    一則是對自然人性的依附。
    這樣背叛本身就成個矛盾的詞,因為事實上愛情與人性本身是互為表裏的。
    要嘛是選擇背叛愛情,要嘛就要選擇背叛自己。
 
  人們總是把背叛當作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但是卻沒有明白:不永恆的愛是否錯誤?
    是否因對方的改變而改變就不算背叛愛情?
    而這個對方改變的範圍又是如何限定的?
    無愛的婚姻是否道德?是道德第一性,還是人性第一性?
    而道德標準是建立在社會共性之上的,共性在總結著個性的同時也扼殺著個性。
 
  最重要的是,道德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
    在我們無法弄清“道德”這個概念的同時,
    就只能對於人性寄予更多的寬容與憐惜。
    人要為自己而活著,而當形式上的愛情無法容忍個人,
    個人也不肯與這種愛情妥協時,人就只能心死甚至為自己而死去。
    因為道德只允許一次愛情,不允許第二次愛情。於是愛情歸愛情,道德歸道德。
 
  哪怕純粹到無性的愛情其實也只是愛情的外殼,
    在愛情的裏面還有一個內核,就是人性為自己的孤獨尋找出路。
    人已經越來越無法自拔於孤獨和無助,愛情卻只是一支杜冷丁,鎮定著人傷痕累累疼痛無比的心。
    而且那種致命的絕望是深不可測的,
    再誇張的愛情,再畸形的戀都無法使人麻痹或得到拯救。
    也許愛情只能使人得到體溫的慰藉,人心靈的撫慰還是靠自己。
 
  但道德始終無法取消人的感情,
    否則我們不會有對“承受”的同情,
    不會有對“背叛”的理解,
    也不會有對“游離”的憐惜。
    也許這一切就如張愛玲所說的“因為瞭解,所以慈悲”,可是背叛還是背叛。
標籤:
瀏覽次數:36    人氣指數:636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愛情沒有回頭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離婚是情感的掙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