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1100
 竹君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原以為...(之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蹭蹭聊天機器人(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翻轉臨終醫療」
作者: 竹君 日期: 2023.08.01  天氣:  心情:
翻轉臨終醫療 開放診所取得嗎啡

鄭郁蓁、林周義/台北報導 的故事 

 「不一定每位病患都要在醫院往生!」健保署統計,國人臨終有8成都在醫院接受安寧療護,在家裡與機構僅2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翻轉」醫院與居家臨終「8:2」比例,讓醫療團隊到府注射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並提高社區嗎啡可近性,減少臨終病患來回送醫的折騰,最快明年試辦,盼居家安寧能做到「Hospital at home」。

 國人臨終的安寧場所大致分為醫院和居家等2大類,前者包括安寧病房及一般病房,兩者相加約占80%,醫院為國人最終死亡的主要場所。



 醫療送進家中 不必奔波就醫

 國際研究指出,癌末病人在自宅死亡較安詳,但在國內,家屬往往想盡辦法要把病患留在醫院。如病人若感染疾病,醫護雖不採取侵入性治療,而是供氧、注射抗生素等緩解不舒服,但這些服務只能在醫院進行,甚至死亡診斷的開立也須在醫院端執行,如果病患在宅靜養,一旦有事,家屬就急著往醫院送,人生最後一哩路在醫院和家中疲奔波,病患與家屬都很辛苦。因此,選擇在自宅或安寧機構死亡者,占比僅2成。

石崇良透露,健保署9月將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畫草案,包含給付內容、額度都將調高,設法讓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做到「Hospital at home」,實現「在宅住院」讓病患在家中就能接受醫療服務。



  盼居家安寧 從2成提升到8成

 石崇良表示,只要草案通過,未來「在醫院可以做的,在家中都可以做」,包括可在家中施打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病患不必到醫院折騰,協助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至於安寧機構也視同「居家」的延伸,由醫療團隊上門,「把醫療送進去」。

 在新冠疫情期間,已有長照機構與醫院建立「責任機構」的合作模式,由後援醫院協助開藥、與社區診所合作,石崇良說,可精進此模式,提高社區診所申請輸血、抗生素、嗎啡等可近性。另外,現行居家安寧的24小時緊急訪視的給付,費用、次數、時段都受限,石崇良坦言,目前服務是講一講電話,就讓病人送醫,「未來會讓醫護人員透過電話協助家屬照護」,減少不必要就醫。



 待爭取預算後 最快明年試辦

 「你沒辦法選擇怎麼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但絕對有權利選擇怎麼走」,石崇良說,擴大居家醫療後,健保署希望逐步翻轉臨終的場所,讓「居家多於在醫院」,有一天,讓8成病人採居家安寧、2成採醫院安寧,在熟悉的地方安度最後時光。待爭取預算後,年底將召集醫界討論細節,預計明年開始試辦。

 擔任安寧照護協會理事長的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程劭儀表示,礙於健保給付制度,1位醫生1個上午可看1、2百位病人,「出去跑,頂多1、2個地方,怎麼算都不合」,加上居家安寧挑戰高,沒有儀器設備、沒有嗎啡等止痛藥,光是抽血就很難,醫護怎會有意願?

 程劭儀說,台灣的臨終病人雖希望在家度過最後日子,但居家能善終者並不多,然而社區安寧是安寧療護的最後一塊拼圖,健保給付必須拿出誘因鼓勵、提高社區診所醫師取得藥物便利性,尤其應加強醫護訓練,才能讓病人好好的回家善終。
標籤:
瀏覽次數:623    人氣指數:62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原以為...(之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蹭蹭聊天機器人(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