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67512
 關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綠洲,嗆辣紅椒&BECK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文盲公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揭穿南朝鮮雜碎的真面目
作者: 關版 日期: 2010.11.20  天氣:  心情:

비겁해!(韓文,音同皮摳背,意即可恥!卑鄙!)
C-BAL  !   (韓文,音同洗ㄅㄧㄚ喽,意即問候你老母 !)

正當全台灣同胞為了廣州亞運跆拳道的霸凌判決而群起憤慨,
大罵韓國人高麗棒子高麗騙子高麗狗的時候,
大家都不知道已經犯了一個歷史的大錯誤!
用"高麗"稱呼現今居住在朝鮮半島南邊的這群類人類雜碎
那都並不貼切~不合適~不精準~

因為"高麗人"現今幾乎已經"滅亡或者被同化了"~
目前在朝鮮半島上可算是沒有高麗族的。




先大致了解一下高麗正確歷史!(從真正的高麗到王建的山寨版高麗)

高句麗建立之初所在地區曾經是漢朝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的漢四郡,唐朝在高句麗舊地設置了都督府,重新建立起中原王朝對遼東地區的統治,不久高句麗遺民和新羅聯合展開抗唐戰爭,渤海國和新羅奪取遼東半島以外的高句麗領土。

渤海國被契丹滅亡後,自稱繼承高句麗的高麗王朝進行北伐政策,接著渤海遺民回復到鴨綠江以南的高句麗舊地。

自《舊五代史》開始,歷代正史卻將不分高氏高句麗與王氏高麗王朝,並承認兩者有繼承關係。

關於中國史書不辨兩個高麗的原因,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23宋元豐五年(1082)二月己巳條可以看出:蓋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傳二十一君而失國。其後,復自為國,而名及世次興廢之本末,與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麗21王的譜系清晰可考,但高句麗滅亡之後幾百年,怎麼會出現一個王建的高麗來,史館坦承「皆不可考」。

然而,王氏高麗向宋朝奉上了一個將王氏高麗和高句麗連接起來的「高麗世次」,公式繼承高句麗社稷。
(不用看也知道這個高麗世次是掰的,反正有朝貢就當作沒看到XD)

中國各政權從此不辨兩個高麗,承認高氏高句麗與王氏高麗王朝有繼承關係,但在近代隨著考據學的興盛則產生了很多爭議。

明朝以前,如契丹(遼)、金朝等的王朝仍控制有中國東北遼河以東地區和圖門江以南的部分地區,元朝控制鴨綠江以南和圖門江以南的部分地區。

元朝失去中原後高麗王朝再次進行北伐政策、再次回復到鴨綠江以南土地。朝鮮王朝建國過程中,繼承高麗王朝的北伐政策,派兵佔領圖門江以南的女真部落。後來朝鮮王朝鮮得到明朝冊封,正式明確圖門江為朝鮮和女真的界河。 



近代韓國人(事實上從王建時代開始)都只是朝鮮半島原住民的後裔!
根本沒有資格自稱"高麗"~所以韓國的英文根本也不能叫做"口利亞"!

近代與現代朝鮮族並非古高句麗族: 

朝鮮族人是在「李氏朝鮮」建立後逐漸形成的,19世紀中葉,還有一部分人遷入中國東北,成為今日中國的朝鮮族。

先秦時期,就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說,意即隔了五代,血源關係就已經淡化到了盡頭。

西元668年滅亡的高句麗政權,其族裔早已融合到中原、東北和朝鮮半島其他民族之中,
高句麗人和今日的朝鮮族是截然不同的。

綜上所述,高句麗根本就不是所謂的朝鮮民族的先民,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才是,
但是韓國人卻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了歪曲。 

高句麗歷史是中國的歷史,連南朝鮮上下都無法反駁! 

2004年9月17日,由中國方面提議,中韓兩國的歷史學者在漢城舉行了關於高句麗歷史歸屬的第一次學術討論會。
在會上,中國學者「東北工程」的創始人孫進已發言重申:
「高句麗是中國的歷史,因為高句麗的主體發生在中國。
直至今天,原高句麗2/3的領土都在中國,而在當時3/4的高句麗居民都歸順了中國」,

我來補充一下是啥情形:
西元668年,唐朝與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聯軍南北夾攻,滅了高句麗。
此役即中國歷史上的「薛仁貴東征」
唐朝在平壤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之後東亞形成以唐朝為中心的單一文明圈。

高句麗滅國之前戶籍為69.75萬戶,人口近348.5萬,其中包括大量的
漢人、鮮卑人、契丹人、新羅人、百濟人;而高句麗人佔17.2萬戶,約86萬人左右。

據史書記載,唐朝曾兩次大規模遷徙高句麗貴族及有實力者到長安、江淮一帶,
共22萬多人;流入新羅地區18萬人左右;留在高句麗故地,即今日遼河以東地區近20萬人,
朝鮮半島北部約6萬人;戰爭中死亡近20萬人。

也就是說,高句麗人大部分遷居中原和東北地區,分佈在包括今天的遼寧、北京、河南、
安徽、江蘇、湖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眾多省區,

這些高句麗人逐漸融合到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之中,少部分則留在朝鮮半島,與當地居民融合。

接著回原文:
「在高句麗的大部分歷史裏,高句麗一直歸屬中原。
雖然韓國主張高句麗歷史由『一統三韓』(新羅統一三國)的過程而由新羅繼承。
但高句麗不屬於『三韓』,歷史事實是唐朝合併高句麗,而新羅合併百濟」。

一段話使得原來群情激昂、怒火沖天的韓國政界、學界和媒體全部陷入了無從反駁、啞口無言的困境。
 

高句麗從未統一三韓,反被唐合併,真正統一韓三國的是王建的王氏高麗 

西元918年,朝鮮半島又出現一個名為「高麗」的政權,其統治者姓王,故學界以「王氏高麗」稱之。

儘管王氏高麗襲用了高句麗的稱號,但兩者沒有直接繼承關係,
無論是從家族、姓氏還是血緣來看,高句麗都與後來的高麗,
即韓國的祖先-朝鮮族人毫無瓜葛。

在宋朝以前,中國史書對朝鮮儘管在具體事件的記載上存在一些差誤,
但對高句麗的歷史定位還是準確的。

但是從宋朝開始,由於疆域被遼、金阻隔,宋人普遍不清楚從唐朝滅高句麗
到王氏建立高麗之間朝鮮半島發生了什麼事。

《舊五代史》到《明史》,中國史書對朝鮮歷史的記載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皆把高句麗誤作高麗,並與高句麗滅亡200多年後的「王氏高麗」相混淆,

還推測高麗就是高句麗的繼承者,以為是高句麗被唐朝消滅之後向東遷徙復國,
真正的高句麗的後裔大祚榮在西元698年建立了渤海國,但仍在西元926年被
遼國所滅,後來跟契丹、女真融合。

這個王氏高麗就是第四台在播的那齣太祖王建建立的~
王氏高麗號稱四百年歷史,可是大家也要搞清楚他這四百年出過甚麼事情:
先聲明:
王建自己沒明確地說自己是高句麗人。
           
只是說賴三韓山川陰祐(就是原住民啦!)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高麗王室從松都(今開城)遷往江華島,其後蒙古數征高麗,
進行擄掠,但仍對江華島沒有辦法。高麗三別抄義軍抵抗蒙古和蒙元軍隊至1273年。

蒙古入侵高麗期間,高麗大藏經被蒙古人破壞。高麗高宗下令重新修復大藏經,以期待
佛祖能夠保佑高麗的平安。

高麗內部對蒙古的入侵存在兩派。文派反對與蒙古交戰,而以崔氏家族為首的武派則堅
持繼續抗蒙。

1258年崔氏政權首領被文派殺害後,蒙古與高麗達成和平協議,同意保留高麗的國家主
權和傳統文化,高麗首都則遷回開城。

忽必烈即位後,高麗成為其藩屬,後設征東行省,
高麗國王兼任行省達魯花赤。

高麗君主從忠烈王開始娶蒙古公主為妻,
高麗君主繼承人按照約定,
必須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後,
方可回高麗。


借問一下~這跟被滅國有啥兩樣??? 
早在元朝就等同被滅了!


朝鮮屎尿(史料)真實性與可靠度一直飽受質疑: 

《三國遺事》屬私家著述,記載傳聞稗說,無史料依據。
比它早成書150年的官修正史《三國史記》不記檀君,
宋人徐競使高麗後於1224年著《高麗圖經》,雖設「建國」專條但不記檀君。

查一然所稱《魏書》,無檀君記載。

李朝安鼎福之「東史綱目」,還認為檀君之說是「誕妄不足辯」
...連他們自己李氏朝鮮史學者也認為自己的檀君神話荒謬

現舉數例:
根據1911年成書的《桓檀古記》(환단고기)的編撰者桂延壽(계연수)的主張,訓民正音其實脫胎自古朝鮮文字,
而古朝鮮文字大約在公元前2181年,由三世檀君嘉勒(가륵)時期的三郞乙普勒(삼랑 을보륵)所發明,
取材自古篆字及梵字。
在《燃藜室記述》(연려실기술,前2182年-前2137年在位)亦有類似的紀錄。
但由於桂延壽是日佔朝鮮時期的人,其主張與其它在李氏朝鮮時期完成的歷史書
(如:《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等都受到各國歷史學者的質疑。

還有那個被朝鮮雜碎吹捧為高麗之祖,漢字王,高麗的成吉思汗朱蒙,
除了由朝鮮學者所著的《三國史記》外,沒有什麼史料能夠正確的指出朱蒙真的存在過,
有可能是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人物。 

不要被韓劇騙了~那個雜碎島沒有甚麼偉大的歷史,只有一堆竄改假掰的"屎尿"!

從上面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從歷史觀點與資料看來,
稱呼朝鮮半島上那群類人類生物為高麗是多麼不精確與不適合~
真正的高麗族從唐代西元926年為止就宣告畢業

而王氏高麗根本只是借高麗之名借屍還魂的掛牌公司
連王建自己都不敢說他是高句麗後裔

且這個政權在忽必烈即位後,高麗成為其藩屬,之後又變成元朝的征東行省,更加恥辱的
是高麗君主從忠烈王開始娶蒙古公主為妻,高麗君主繼承人按照約定,必須在元大都以
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後,方可回高麗。

所以不管高麗還是高句麗~絕對不能拿來稱呼朝鮮半島上那群類人類生物!!! 

那怎說朝鮮合適?

很簡單啦~
1.西元668年滅亡的高句麗政權,其族裔早已融合到中原、東北和朝鮮半島其他民族之中,
高句麗人和今日的朝鮮族是截然不同的。綜上所述,
高句麗根本就不是所謂的朝鮮民族的 先民,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才是

2.由於「朝鮮」二字在朝鮮半島上曾出現過(箕子朝鮮,衛氏朝鮮等中原分封國都以朝鮮為國 號),
   且都在高句麗之前,因此有悠久歷史淵源~

3.1388年,高麗國王辛禑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欲出兵明朝東北地區。 
   李成桂反對出兵,師至威化島(雲山郡)後回軍發動政變,廢黜辛禑而立其子辛昌為王, 
   控制了高麗國軍政大權。

1392年,李成桂在松京(今開城)壽昌宮正式登基,擬定兩個國號——「朝鮮」
(古朝鮮國名)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
朱元璋圈定朝鮮 二字,以李成桂為「權知朝鮮國事」,
此為「李氏朝鮮」之始,李成桂是為開國之君,廟號太祖。

「朝鮮」的國號還是這群奴才請朱元璋裁定才敢用的~

所以 "朝鮮"才是適合朝鮮半島上面居住之類人類生物最佳之種族稱謂! 


朝鮮為世界之亂源!
今年亞洲情勢不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南北韓天安艦與嗆開戰!
這是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情~!
你們南北朝鮮雜碎要互砍互咬,干全世界甚麼事情啊?

最後沒種開幹也罷了!當笑話看(LG電漿電視的廣告~全世界都在幹)
中間這段期間靠北嗆聲影響全球股市有多少?
台灣股民因為你們損失多少錢?
憑甚麼啊?

所以南北朝鮮雜碎的頭都應該出來道歉,並且加倍賠償全球股民的損失!


自稱儒教之國的無恥屎尿民族!

朝鮮自稱儒教之國,
儒教最講求的是"禮義廉恥"跟"倫理"
問題是這群雜碎完全都沒有真正實踐這些儒教教義
頂多只是沐猴之舉學學人~

首先他們仍還在犯數典忘祖之罪!

以下網址紀載了近年南朝鮮雜碎如何消費與侵占中華文化的部分~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special/beihanguo/


接著他們還犯了忘恩負義之罪!

1592年壬辰倭禍開始到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為止
(中:朝鮮之役日:文祿・慶長之役)

1592年5月8日朝鮮王李昖倉皇出奔平壤,
但在5月27日日軍第一、第二、第三軍團追至,突破臨津守備攻陷開城,
於是宣祖李昖不得不在6月11日離開平壤,再流亡至中朝邊境的義州,
並遣使向宗主明朝求援。當時朝鮮全國八道已失,僅剩平安道以北,
靠近遼東半島之地義州一帶尚未為日軍所陷,
宣祖李昖知道若沒有明朝的幫助,根本沒有可能光復朝鮮,
因此便派幾批使臣去明朝求救。

朝鮮的使臣們除了向萬曆皇帝遞交正式的國書外,
分別去遊說明朝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宦官,
甚至表示願意內附於明朝,力圖促使明朝儘快出兵援朝。

而明朝朝廷亦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因此,不久後便答應宣祖李昖渡過鴨綠江,居住在大明領土遼東半島的寬奠堡,
等於正式受到明廷的保護,同時出兵援助朝鮮。

要不是當時明朝的援助,朝鮮早就被倭寇給滅了!
在二戰時要非蔣介石政府跟盟軍聯手打贏日軍
你他媽的屎尿朝鮮到現在還是倭寇的殖民地呢!

這個從唐朝開始就經常性被侵略殖民的屎尿雜種族
現在還有臉來剽竊別人的文化?
用種種小手段對恩人處處霸凌打壓?

韓劇淵蓋蘇文甚至還演到蓋蘇文軍隊射瞎唐太宗一目。

你們南朝鮮雜碎要自慰打手槍自我感覺良好
也不要用這種覽教硬不起來射不出洨的方法行不行?

朝鮮族是連自己國旗還要外國人幫你們設計的低能種族!

1882年,朝鮮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即將出使日本,
臨行前向清朝政府請求將中國的黃龍旗作為國旗使用,
清朝回復稱藩屬國不能用五爪龍旗只能用四爪龍旗。

其時奉李鴻章之命出使朝鮮的中國使節馬建忠
(中國近代大語言學家,當時和其兄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一起出使朝鮮)
建議朝鮮政府採用中國傳統的太極八卦旗作為國旗使用,
這個建議得到了朝鮮政府的採納,

所以,最早的朝鮮國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圖案的太極八卦旗。
後來,一名英國駐朝鮮的使節用西方美學的角度為這面太極八卦旗做了修改,
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對稱拉伸,使整個國旗圖案呈長方形,
把陰陽魚圖案改為紅藍兩色,這樣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韓國太極旗。

 


結果他們現在居然告武當山的太極標誌是剽竊他們的
太極圖案是朝鮮的智慧財產!!!!!!??????

我肏!你們要到1882年才開始用太極當國旗~
武當山道士在那邊練一個西瓜大又圓是明朝就開始了耶!

孔子若地下有知~大概真的會從棺材跳出來氣成"康安"吧!

怎儒教到了朝鮮半島,薰陶出這款無齒不要臉下流骯髒的屎尿雜種呢?




所以,請不要用高麗+XX(名詞)稱呼或形容他們~這是不對的


請正名他們為
南朝鮮雜碎南朝鮮辣撒屎尿

啊~屎尿可是很好的肥料耶

太抬舉南朝鮮雜碎了...
標籤:
瀏覽次數:355    人氣指數:2935    累積鼓勵:12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綠洲,嗆辣紅椒&BECK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文盲公寓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1-23 11:30
他, 52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11:29
他, 52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11:28
他, 52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2 13:32
她, 39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