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城市要討生活,比起歐美城市相對困難。主要因為亞洲城市物價水準與歐美相比,差距有限,但薪水卻相去甚遠。瑞士銀行最近發表「價格與收入」報告,比較全球各都市,以紐約的所得和物價為100。台北的物價不考慮房租是紐約的73%,但收入卻只有37%,也就是要買一樣的東西,在台北需要比紐約努力兩倍。
觀光客到瑞士蘇黎世都會覺得東西昂貴,物價是台北的2倍,但蘇黎世所得卻是台北的3倍,蘇黎世人消費力仍比台北人強。相較之下,北京上海考量物價後的消費力只有紐約的四分之一,生活最辛苦。
【台灣房價高 全球前五名】
台灣人薪水不漲,最痛的是房價卻直直漲。根據內政部營建署9月發布的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以地區來看,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6.2倍。
內政部長江宜樺曾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台灣房價所得比是全世界高的國家之一,以全世界一百多個城市來說,台灣排名前5名,算是非常高。事實上,以房價所得比到09年已經飆高到14倍。換算起來,平均年收入在70萬的台北中等家庭,買房子的機會只有15%。勉強下手了,收入中有六成要付貸款,一付就是30年才能有個「安樂窩」。更不用說一般大學畢業生、職場新鮮人,恐怕要更久。
來源: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2011/10/11 16:28 文/賴建宇、林倖妃
「改變」=「633」=「 騙 」
人民為何「佔領華爾街」?
「改變」,是歐巴馬當年的勝選承諾,但人們等不到他的乾坤一擊。美國九%的失業率,懸殊的貧富差距,觸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這會是一場華爾街之春的寧靜革命嗎?
紐約,星光燦爛。紀錄片名導麥可摩爾、奧斯卡影后蘇珊莎蘭登紛紛造訪。
但這裡沒有紅地毯,只有被褥;沒有粉絲,只有抗議者。麥可摩爾和蘇珊莎蘭登到來,是為了表態支持「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
這場佔領運動,源於雜誌《Adbusters》號召人們在九月十七日現身華爾街,抗議金融大亨的掠奪與貪婪,引來千人參與。佔領運動還在持續進行,沒人曉得何時結束。《紐約時報》的現場報導發現,現場群眾以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學生為主,其餘則以中高齡失業者居多。
「美國夢」到哪裡去了?
雖然有人批評「佔領華爾街」的訴求五花八門,目標也不明確,但這些人的憤怒與質疑卻有一個共通性:「美國夢」究竟跑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循規蹈矩、勤奮努力,卻一職難求?為什麼銀行可以「大到不能倒」,但遇上失業問題卻「多到不能救」?
現場一位抗議者舉著標語,寫著要「和社會百分之一的最頂層對話」。
日前,股神巴菲特點出稅制公平性問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演講時也坦承,九%的失業率、一千四百萬的失業人口,是一場「國家危機」。
佔領華爾街,質疑了美國的金權政治。「高層無法改革,就只能從由下而上發動」主演《華爾街續集:金錢萬歲》的蘇珊莎蘭登,在現場為民眾打氣。
「改變」(Change)是歐巴馬當年的勝選口號,如今承諾已經鏽蝕,歐巴馬民調節節下滑。佔領華爾街的自力救濟,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焉。
要重新打造美國夢,或許該把華爾街的銅牛換成「馬可」。
馬可是一頭驢子,正在參選保加利亞的凡納爾市長。故意提名馬可的反對黨宣稱,馬可工作勤奮、腳踏實地,值得信賴。結果佳評不斷,當地媒體還說,馬可也會是個環保主義者,因為它懂得保護綠地攸關永續生存。
要藍(工作機會)又要綠(生態永續),不就是美國未來的轉型之路?